发表时间: 2022-06-22 09:49:37
作者: 医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
北京市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启动后,城市副中心已有181名志愿者在核酸采样一线上岗,他们之中小的18岁,年龄大的60多岁,都是有医学背景的相关专业人员。另外,东城区批核酸采样志愿者经过筛查、审核、培训后,也于近日正式上岗。他们当中,既有医护人员,也有高校学生、公职人员。在谈到正式上岗后的感受时,多位志愿者说,只有真正成为“大白”的一员,才能明白他们是多么不容易。
近日,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高燕在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自5月24日“志愿北京”平台发布核酸采样志愿者招募公告以来,截至6月17日,16个区和经开区共报名46247人次,初步资格审核合格18005人,考核合格4600人,累计上岗2466人。
No.1
得知妈妈要当“大白”,孩子帮忙报名
6月6日,作为城市副中心批核酸采样志愿者,家住马驹桥镇的郭姗姗在距家2公里外的中集物流点,开始了核酸采样工作。
郭姗姗毕业于医科院校,有2年的从医经验。此次报名成为核酸采样志愿者之前,她也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我的儿子12岁,他特别兴奋地说,妈妈也要成为‘大白’了。孩子还主动帮忙完善报名资料,帮我给证件拍照、上传。”
郭姗姗说,马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带队医护人员手把手指导她穿脱防护服,工作期间怕她不习惯高强度工作,会经常询问“要不要休息一会儿”。
“这些细节让我特别感动,所以我也提出全天参与采样的请求,第***就采样了1000多人。”下午5点工作结束后,她的脸上印上了深深的口罩勒痕,手指也被汗水浸得发皱。“自己做了,才真正感受到抗击疫情的3年中‘大白’们有多么不容易。”
No.2
志愿服务得到居民认可和家人支持
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海运仓社区居民皮方方曾学过针灸推拿、中医临床等专业,毕业后有近3年的从业经验。经过报名、筛选、线上培训、线下考核等环节,6月16日,皮方方在北新桥街道南馆公园核酸检测点正式上岗了。
从登记到完成采样,顺利完成一次核酸采样只需几十秒。对于每一位“大白”而言,炎炎夏日里真正的考验,并不在业务。防护服材质虽轻,但密不透风,上下连体,袖口和裤腿都是收紧的,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不消几分钟便汗如雨下。
几乎每一位完成检测的居民都会向皮方方说声“谢谢”,这一刻,她感受到了温暖与认可。每次忙完任务,皮方方还要赶回家照顾不久前刚刚做完腿部手术、行动不便的母亲。“母亲特别支持我,每次都说让我放心、不用惦记。”皮方方说,“大白”虽然辛苦,可居民的认可和家人的支持,却让自己愈发笃定,必须完成好这个任务。
No.3
河北乐亭:核酸采样志愿者上岗
除了北京,近期,河北乐亭的首批培训合格的71名核酸采样志愿者也成功“上岗”。
医院对志愿者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线上组织观看教学视频及课件,并进行统一测试,检验理论水平。线下则组织专业医护人员对采样系统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穿脱、标本采样和保存、医疗废物处置、采样场所的消杀等方面进行现场演示操作,并进行分组实操,医护人员一对一指导,现场考核学习情况,使每位参训者熟悉掌握核酸采样各项步骤。
经过多轮线上理论与线下实操培训,核酸采样志愿者通过了医院组织的理论考试和实训教学两项测试。核酸采样志愿者们全员上岗,以核酸检测“采样员”、信息登记“录入员”、检测秩序“维护员”等身份参与各检测亭点位工作。
志愿者们操作过程规范、严谨、有序,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该医院将继续做好核酸采样志愿者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志愿者采样能力,打造一支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筑牢群防群控坚实屏障。
No.4
多地培训核酸检测志愿者
切实让医护人员回归本职工作
自2022年4月中下旬以来,根据各省市政府、卫健委文件,全国多地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此后,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已陆续出台核酸检测要求。
面对激增的核酸检测需求,仅靠医护人员的力量显然不够,面对工作超负荷的医护工作者以及核酸检测的巨大需求,在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向好的大背景下,出台一系列政策规范,为医护人员减负。
相关人士表示,疫情暴发以来医护工作者的辛苦有目共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建设前提下,应逐步将医护工作者从核酸检测相关工作中解放出来,让医护工作者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