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聚焦互联网医疗:探索就医新可能

发表时间: 2022-10-25 08:48:38

作者: 医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

“张医生,我的眩晕感减轻了很多,但最近躺着的时候耳膜有咚咚声。”收到复诊消息提醒,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珂点开聊天框,告诉患者:“这种搏动性耳鸣是

     “张医生,我的眩晕感减轻了很多,但最近躺着的时候耳膜有咚咚声。”收到复诊消息提醒,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珂点开聊天框,告诉患者:“这种搏动性耳鸣是由血压变化引起的,按时服药后,病情应该会好转。”

复诊不用专门跑一趟医院,在手机上点点,短短几分钟就能解决,“互联网医疗”的作用还远不止此。挂号、检查可以线上预约,病历、报告单变成了一串串电子数据,医疗设备与软件接口打通,通过分析大量云端数据捕捉到新机遇……国 家卫健委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国 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互联网医疗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数字化”渐渐向医疗的各个方向蔓延开来。


远程复诊,打造碎片化就诊模式

今年4月底,吃完早饭,王浩像往常一样打开药盒。“哎,怎么空了呀?”他的话让女儿王女士立马想起来,因为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当时正处在疫情封控期,他们错过了上一次去医院取药的时间。

王浩年近古稀,受“三高”慢性病困扰,一直在北医三院的老年内科取药。情急之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王女士帮父亲下载了“北医三院”App。注册、填好父亲的个人信息后,她惊喜地发现,几种需要的药物都能买到,当天下午就能配送到社区,由义工帮忙送到家。线上医疗,为疫情防控期间的患者打开了就医“窗口”。

据北医三院医务处处长、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胥雪冬介绍,患者可以在App上使用复诊咨询、药品续方配送等服务。目前,互联网复诊只面向既往本院住院两年内、门诊后就诊半年内的患者开展,未曾在北医三院线下就诊过的患者可以进入专家咨询模块。截至今年6月,除了急诊、重症医学等不适合开展互联网医疗的科室外,已有43个科室入驻互联网医疗,累计注册用户数达到97万人,复诊咨询服务单量突破26万。今年1-4月“互联网复诊”量较去年同比增长244.12%。

门诊、手术间隙,出差路上,下班后,张珂都会在医生端回复患者提问。点开医生主页,“解答及时清楚,建议中肯”“医生很和气、有耐心”等几十条患者评价跃入眼帘。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回复病患是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主要的服务方式。短则三五分钟,长则半个上午,大多数情况下,医生都会尽快回复,问题在一天之内就能得到解决。王女士觉得,平时咨询和复诊并不是太紧急的事情,这种交流方式“完全能够接受”。

但偶尔遇到重大手术或会议,张珂可能十几个小时都无法回复。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近期,北医三院部分科室开展了实时问诊的试点工作,在排班中增添了“线上门诊”。这一尝试增加了绝 对的医疗供给,让更多需求急迫的患者能够被“秒回”。

“以前父亲自己坐车去医院,遇到堵车,来回就得一上午。他比较胖,腿脚还不利落。”线上购药简单快捷,解封后,王女士依旧保留着线上购药的习惯。但老人总嘟囔着“手机上用不了医保”,为了省下几十元钱,王浩依然常常选择亲自前往医院拿药。

好消息是,王浩担忧的问题很快就能得到解决。胥雪冬提到,目前北医三院互联网医院与北京市医保对接的接口改造已全部完成,上级单位验收合格后,互联网复诊可支持北京市医保,其中医师服务费可实现脱卡结算。自费患者支持全流程线上结算及药品配送。随着日后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互联网医疗会满足更多患者多样化的需求,从而被更多人接纳。


“数字化”敲响医疗新领域大门

2015年,“互联网医院”初见雏形。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推动下,这一模式迅速发展,得到社会共识。如今,医院独立建设、医院与企业联合开办、企业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独立设置的众多互联网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作为安徽省首批具有互联网诊疗资质的互联网医院,合肥京东方医院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建设上下了一番功夫。平台由院方与第三方公司共同开发,其中的诊疗活动严格依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开展。由于医疗平台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医疗信息需要严格保密,平台方会受省卫健委监管,以保障患者病历资料、沟通数据的安全。医师也需要取得相关执业资质,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并经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后才能入驻。

在保障业务规范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数字化”渐渐向医疗的各个方向蔓延开来。从患者治疗、药品管理,到医疗设备采集数据、医院运营管理、对外交互,借助先进互联网技术的支持,设计流程点数据登记或采集、局域网的连通、软件平台定制化设计,设备与软件数字的共享等一步一步实现。

互联网思维注入医疗行业,将线上平台信息与院内诊疗信息打通,形成了全流程的患者医疗服务,也弥补了入院前和离院后的医疗服务空白。在这一基础上,合肥京东方医院摸索出“互联网+护理”模式,为失能患者、行动不便患者、高龄老人、离院患者等不便人群提供上门服务。

去专门门诊的库房带上耗材,拖着治疗箱,跟随平台指引,王玉婷护士来到了高阿姨家中,为长期卧床的老人做PICC维护、更换导尿管。这些操作并不复杂,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我刚刚看阿姨小便颜色比较深,要让阿姨多喝点水。”结束后,她也会反复对家属讲注意事项,并用专用的双层黄色垃圾袋将医疗垃圾带走。双方还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评估和反馈。

接触上门护理之前,高阿姨每次需要治疗,都要坐上轮椅,由女儿、女婿、老伴三个人一起把她抬出家门,开车送去医院。有时碰到路不好走,再加上子女都要请假,老伴也要跟着奔波,反反复复的折腾让高阿姨心里很不好受,感觉自己“成了这个家的累赘”,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正是互联网医院解开了她的心结。

“互联网+医疗”让实体医疗更加方便、高效、快捷的同时,仍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中指出,目前,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中仍存在业务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等情况,大多数集中在医学咨询、线上复诊、电子处方等领域。上门护理是一次可喜的尝试,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互联网医院的诊疗流程也在不断发展优化。


当传统中医遇上“互联网+”

说到中医,很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把脉、针灸等场景。随着互联网渗透进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也敞开双臂,拥抱“互联网+”蕴藏的新机遇。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李杰介绍,医院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医诊疗”为核心,让更多患者能够足不出户看中医。

从2021年春天开始,张琪(化名)就在广安门医院拿药方调理,她对线上服务的变化深有感受。“我之前最头疼的就是挂专家号,一大早去排队都抢不到,打电话也约不上,甚至一折腾就是十天半个月。”张琪回忆道。而在公众号上,因为医生们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回复,预约挂号不再是难题。

“一旦缺了药,我就觉得很烦躁、焦虑。但因为工作原因,我又得经常在河北和北京来回跑。”如今,她只要通过公众号下单,即使身处外地,也能在一两天后收到药品,拆开快递箱,中药整齐地装在牛皮纸袋里。与2020年同期相比,广安门医院互联网复诊续方和网络寄药分别增长36.1%和32.9%,复诊开药等稳定的基础疾病无须再到医院面诊,也减少了医院的人员聚集和医疗资源的浪费。

线上服务的需求摆在面前,医院也在不断完善互联网平台,让科技更有温度,调整放号规则以防“黄牛”、支持无卡预约、外籍人士翻译预约、智能导诊……为医疗、康复、护理、患者教育等智能化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互联网平台上的各项功能提高了就医效率,网上的沟通也让医患交流更加方便。“配合这个药一定要少油少盐,别吃甜食了。”“不用担心,饮食没问题,这个是你换了新药之后正常的现象。”复诊结束,妇科主任医师吴向红也会在患者群里发一条又一条消息叮嘱张琪,解答她调理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在吴向红看来,很多医患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够。作为“互联网+医疗”的一部分,线上群聊给双方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到现在,患者群里已经有了1000多人,病友们一起聊天交流,吴向红的学生助理会帮助她管理群,并及时回应患者们提的问题。吴向红也常常通过音视频等各种方式给大家科普健康知识,让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深入人心。

不过,受到传统诊断方法“望闻问切”的限制,中医治疗很难单独靠远程连线完成。吴向红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一般来说,初次问诊都需要通过面诊来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目前,广安门医院也在通过“拍照看舌苔”等方式不断探索,在互联网医疗中寻找属于中医的一席之地。而在医院之外,智能医疗也走进寻常百姓家,参与社区、乡镇等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赋能构建基层健康网

方方的脑袋、小小的身体,很难想到,这个只有大约30厘米高的小机器人竟是安徽省旌德县里鼎鼎有名的“全科医生”。在它的AI医学诊疗大脑中,储存着西医790多种疾病、中医250大类4000种证型,通过头部的触摸屏和摄像头,它能够快速、准确地帮助村医诊断各种病症,村民们亲切地叫它“天使机器人”。

如今社会中慢病高发、老龄化加速,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并且没有健全的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体系。针对这一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痛点,北京智慧经纶健康科技花费10年时间,与众多学会和医疗机构合作,处理和结构化700余家三甲医院近1亿人医疗健康大数据,打造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现在,机器人已经进入河南、安徽、贵州等七省的2000余家县乡村医疗机构,与1000多万名居民见面。

“胸口痛”“痛了多久?”“哪个位置痛?”“疼痛程度如何?”村医在屏幕上输入患者的症状,跟随系统提示一步步选择,智能AI就能不断加深了解,作出判断,分析疾病原因,生成处方,再由医生签字确认。

“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让机器人具有强大的诊断能力,它能根据症状的表现来选择中西医和科室,并和村医相互配合,克服中医在互联网医疗上常面临的“望闻问切”难题。据经纶公司创始人许静静介绍,机器人可以通过头顶的摄像头进行“舌诊”,结合参数权重赋值,根据贝叶斯网络辨证施治推理引擎,通过内置的规则集判断“风热”“暑湿”等。诊疗后,它会根据疗效反馈进行增强学习。偶尔碰到疑难杂症,还能远程连线县医院的专家。

机器人既是村医的得力助手,也是他们的指导老师。从前由于村医水平有限,村民们时常需要前往县级医院甚至外地就医。有了智能AI的帮助,村医能够判断更多疾病,效率也大大提升。机器人能够精准识别、管理和服务,将检查结果直接导入平台,快速收集居民就诊、用药和费用等信息。村民扫描村口贴着的二维码,可以在平台上绑定全家人的信息,即使儿女外出,也能随时看到父母的就诊记录和每天血压、血糖等数值。小小的智能AI正在一个又一个乡镇织出大大的家庭健康网,现在,一名村医就能实现2000-3000人的慢病管理。

从基层社区,到养老机构、平台型企业、连锁药店,全科医生助手机器人正在与多渠道融合,加快市场推广应用。互联网正在填补着医疗体系的空缺之处,智慧医疗让我们通向健康的道路更多、更通畅。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二者还会碰撞出更璀璨的火花,创造就医的更多可能性。


 

 

 

2023年9月12日
2023年9月8日
2023年8月29日
2023年5月11日
2023年1月2日
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12月12日
2022年11月18日
2022年10月28日
2022年10月21日
2022年9月8日
2022年8月
2022年7月
2022年5月
2022年5月
2021年9月
2021年6月
2021年3月
2021年1月
2020年8月
2020年7月
2020年7月
2020年6月
2019年12月2日
2019年5月10日
2018年10月30日
2018年4月17日
2018年1月5日
2017年12月29日
2017年12月13日
2017年6月-8月
2016年6月7日
2015年3月8日

医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医然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医然冷链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医然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医然(海南)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

电话:400-900-3143/400-660-4550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团结路19号院20号

 

京ICP备15018917号-2

医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1502005532号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24小时热线
15650752319
固定电话
010-88756877
400电话
400-900-3143
在线客服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