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03-04 09:44:56
作者: 医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
“六税两费”减免、社会保险费返还……一大波“优惠”来袭
经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通过发挥财税、金融、产业、就业以及精准疫情防控政策的协调效应,积极帮助服务业恢复发展。
一、以中小微企业作为切入点,实施服务业普惠性优惠政策
《若干政策》中有几个新的政策突破及亮点:
一是扩大“六税两费”的减免覆盖范围
《若干政策》规定将“六税两费”的减免覆盖范围由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扩大至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政策的覆盖面更广,意味着无论是销售额小的企业还是盈利能力低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均可以享受“六税两费”的减免。在疫情冲击及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下,服务业的现金流问题较为突出,减税降费可减轻服务业的负担,缓解其资金困难,保证企业的可持续性,有助于服务业恢复经营。
二是减免、返还社会保险费
如何减轻人工成本的负担是帮扶服务业精准施策的关键。受疫情的影响,一方面服务业停业或消费人数减少将直接导致营业收入的减少,在固定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实际上企业已经面临亏损或盈利下降的状况;另一方面就业市场也存在供给不足,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在双重压力下,服务业经营者有可能选择裁员的策略,这对于稳就业、保民生是不利的。
此次《若干政策》规定直接给予了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同时,将中小微企业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由60%***提至90%,通过返还资金的方式减轻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有利于鼓励服务业不裁员、少裁员,达到稳就业、保民生的目标。
三是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及缩短企业所得税资产折旧年限政策
衡量企业成长性有两项关键性的指标,一是投资额,二是研发费用。中小微企业普遍生命周期不长,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缺乏成长性,一方面是其技术含量不高,在短时期内难以提质升级,另一方面是其没有新购设备,生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当成本上升时,企业即出现亏损,难以为继。但是,如果政策对于投资购买设备能够予以增值税返还,或者缩短所得税规定的折旧年限,增大企业当期的所得税扣除额,减轻当期税收负担,则企业可以将所节省的税费用于扩大生产经营,投资的积极性则显著增加。
此次《若干政策》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优惠政策,及缩短企业所得税资产折旧年限两项政策,预期将在帮助服务业企业恢复经营的前提下,扩大投资,增强成长性,并融入***高质量发展的主车道。
二、以特殊困难行业作为关注点,实施服务业特定优惠政策
《若干政策》在普惠性优惠政策基础上,聚焦餐饮、零售、旅游、公路铁路水路交通运输及民航等服务业领域特殊困难行业,有几项重要的举措值得关注:
一是对于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贴支持
面对疫情的冲击,企业在正常经营的前提下还需要做好疫情防控的工作,因此会增加一部分的防疫成本,尤其是人流密集的餐饮、零售等行业的防疫成本增加更为显著。
此次《若干政策》对于餐饮、零售行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给予免费核酸检测,其他地方则给予不低于50%比例的财政补贴,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确保服务业的持续经营,又夯实了防疫的基础,降低了疫情大面积传播的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二是加大对于特殊困难行业的金融支持
《若干政策》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政策帮助特殊困难行业持续经营、缓解财务危机。
例如,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各地商务主管部门推荐的应急保供、重点培育、便民生活圈建设等名单企业的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的重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信用等级较高、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交通运输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等。这几项金融支持政策均旨在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增加数据共享等方式,增大特殊困难行业信用贷款支持,并精准聚焦到所要支持的具体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企业资金困难,满足服务业特殊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
三是延续增值税免税政策
增值税的特点是在企业经营的流转环节征收,这意味着即使企业是亏损的,只要其发生了业务行为,如不存在法定的税收减免,其均需要缴纳相应的增值税。特殊困难行业恢复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期间发生的亏损也需要一定的期限才可以完成弥补。
此次《若干政策》给予的增值税免税,对于交通运输业是较大力度的支持。以航空运输企业为例,其由于重资产,飞机的折旧金额较大,其实际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在当期并不一定数额巨大,但每一家航空公司的经济体量都足以产生较大的营业额及增值税,给予其增值税免税,再一次反映出《若干政策》紧密结合特殊行业的特点,精准施策,解决的是特殊行业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困难。
(文章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