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1-07-05 10:57:02
作者: 医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浏览:
卫健委***! 全面放开社会办医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医械市场需求激增
紧守***“放管服“政策的推进,紧跟各项社会办医政策的变革落地。近40个年头的非公医疗,正一步步走入开放合理的发展环境中。本次社会办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政策的全面放开,正是我国提升综合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撬动整个医械市场崭新活力的关键杠杆。
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放开
取消审批
6月30日,***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社会办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开始实行告知承诺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将由审批改为备案管;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优化社会办医疗机构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审批服务。这意味着***将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主动权交给了社会办医疗机构,实现了其与公立市场间的平等竞争。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一直有严格的审批管理制度。医疗机构须获得配置许可证后,才可购置大型医用设备。其中甲类医疗设备须有***卫健委审批,乙类须有省级卫健委审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大多数非公医疗机构的办医“拳脚”无法自由施展。
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发展环境予以重视和支持,也是在推进***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从2010年开始,***至少有11个相关举措,提到了要对“社会办医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进行优化改革。
今年5月,***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就发布了《关于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的意见》,提出 “取消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诊所的限制,将诊所设置审批改为备案制管理”。可见,***正从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开办、设备配置等多方面降低限制条件,让更多活力涌进,促进非公医疗市场主体的快速成长。
而此次《通知》的提出,也是***近10年来为推进“社会办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改革”***发布的专门性政策。其力度之大,影响之广,政策落地之坚决不言而喻。
准入监管从严,市场合理化
《通知》强调,要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放管结合、并重要求,明确监管责任,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健全多元共治、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完善监管方法,建立健全严重违法责任企业及相关人员行业禁入制度,增强监管威慑力。
“放管服”,就要有的放矢,“放”了之后还要“管”。在社会办医发展急切需要的政策环境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提高其市场准入门槛,完善监管制度,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非公领域中的办医质量问题,减少市场乱象。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根基稳扎稳长,形成良性、开放的发展环境。
重大利好,器械市场迎来激增
对民营医院来说,没有良好的设备就像没有“衬手的武器”,无法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何谈“冲锋战场“,何来竞争优势呢?本次设备配置许可政策的放开,让社会办医疗机构设备的采购变得更加灵活。换句话讲,随着医疗机构的规模化步伐,社会办医大型医疗设备市场的规模将再度扩增。
尤其近年来,***对公立医院逐步收紧,对社会办医院却逐步放开。***卫健委2021年规划中卫生健康支出(类)公立医院(款)综合医院(项),相比2020年下降70.12%。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预算减少,首当其冲。此外,据***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了解,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医疗机构共计3.6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则超过了2.4万个。
可以预见的是,面对社会办医市场的扩张,一方面为医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其带来了严峻挑战。民营医院设备需求旺盛,但采购属性却与公立医院有着本质区别。除了价格低,质量优的要求,还有更多现实性的采购因素。
面对民营医院这片广袤的地域,医械企业要想在其中开疆拓土,除了加快提高自身设备研发及生产制造水平,形成市场竞争力外,还需要创新营销模式。市场放开,互联网入局医疗领域,医械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优势,联通上下游资源,形成产品到服务的生态闭环,打造竞争优势,迅速铺开市场。
不久,民营医疗市场或将成为并驱争先的新靶向,如何在这片沃土中扎根,值得我们认真思索。